小史
本文後刊登在心靈園地電子報(2013 年 6 月),標題為「使蒂諾斯的愛與恨」。
.....
使蒂諾斯,商品名 Stilnox,暱稱「小史」,目前台灣安眠藥物第一品牌,也是目前安眠藥濫用第一品牌。這顆藥甚至紅到有藝術家為它開了特別展覽,可見其迷幻奇效。
今天讀到一位網友分享自己長期被使蒂諾斯控制、最後終於成功戒除的心得,幾位認識的精神科同行讀完後也紛紛按讚。除了重生的喜悅外,作者的文字裡更洋溢著一股使命感,希望世人能及早正視安眠藥的危害。
.....
使蒂諾斯,商品名 Stilnox,暱稱「小史」,目前台灣安眠藥物第一品牌,也是目前安眠藥濫用第一品牌。這顆藥甚至紅到有藝術家為它開了特別展覽,可見其迷幻奇效。
今天讀到一位網友分享自己長期被使蒂諾斯控制、最後終於成功戒除的心得,幾位認識的精神科同行讀完後也紛紛按讚。除了重生的喜悅外,作者的文字裡更洋溢著一股使命感,希望世人能及早正視安眠藥的危害。
「要是所有吃使蒂諾斯成癮的人,都能看看這篇就好了,真想把這篇印下來給他們參考。」一位精神科醫師這麼說。
「不過我還是覺得,藥物成癮不是藥物的問題,而是人的問題。」另一位醫師則這麼回應。
我的讀後心得則是慚愧,因為在這篇文章裡精神科醫師被罵得很慘。另一個慚愧的原因是,我也開過不少使蒂諾斯給患者。
上週末,我的門診來了一位陌生的訪客,同樣也是一位使蒂諾斯的成癮者。他態度客氣,談到自己的用藥問題時,語氣透露著無奈與懊悔,讓人不禁對他的處境感到幾絲同情。(不過查了健保卡後發現,他也不可免俗地少報了實際的用量)我建議他務必戒藥,他順服地接受了。不知這星期他還會不會回我的門診呢?
相較之下,許多成癮者就不是這麼客氣了,而且花招百出。哀求者有之,否認者有之,威脅利誘者有之。記得一位患者被我當場「捉包」重覆領藥,居然惱羞成怒,對我大吼:「你憑什麼這樣查我的資料?你說啊!」
對於這些安眠藥成癮者,精神科醫師們真是傷透了腦筋,避之惟恐不及。但同樣弔詭的是,精神科醫師並沒有因此完全不開這種藥。畢竟我得承認,使蒂諾斯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安眠藥,對於入睡困難型的失眠效果特別好;有些病患就是得吃這種藥物才能入眠,而大部分的病患吃這顆藥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。醫師通常傾向信賴自己對病患、對病情的判斷,但坦白說,我們的判斷總會有失誤的時候。如果每位精神科醫師都覺得成癮者是別的醫師開藥造成的(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很可能是常態),那麼這種對自己(盲目)的信心,絕對不可能是事實!
在我打這篇文章打到一半的時候,又有位婦女跑來我的門診,希望拿「久一點」的使蒂諾斯。因為她所去的每家診所(數目大於或等於2),每次都「只」開給她28顆而已。以她一天(至少)服用2顆的情況看來,28顆還不夠她吃兩個星期。所以她希望來大醫院問問看可不可以開連續處方簽。(以上當然是旁敲側擊得來的資訊)
「…會開給妳才有鬼咧!」心裡我暗自想著。
但再仔細想想,雖然我心裡知道這顆藥的潛在風險,也清楚這顆藥並不是無可取代,但自從我轉來這家新醫院服務後,使蒂諾斯的開立比例似乎上升了。也許是單純失眠的人變多了,但也有可能是…我有點不敢再想下去了…有沒有可能是我擔心開了別種效果較差的藥物,病患就不回來了呢?這時腦海裡突然浮現兩週前某位來看失眠的年輕小姐,我開了其他種安眠藥給她,為什麼她這週沒回來我的門診呢?我明明在診間跟她說明了很久,也盡我所能教她如何不靠藥物改善睡眠,但為什麼我的努力像石沈大海一樣呢?
有時我會想:如果病患不要那麼在意立即的藥效就好了…但相同的道德標準同樣可拿來評量我自己。要是我不那麼在意病患滿不滿意自己的醫術、不在意自己會不會因此損失門診量,有沒有可能我可以完全不開這顆藥呢?有沒有可能因為這微薄的努力,讓十年後的世界可以少幾個依賴安眠藥的個案呢?我真的不知道。
看診結束了,診間外的藥商業務們客氣地跟我打招呼道別,於是又讓我想到醫界與藥廠之間複雜的共生關係。我清楚自己不會因為跟藥廠的友好而多開他們的藥物,但有沒有可能是我的自我感覺太過度良好了,以致於看不清楚自己的盲點在那裡?
同樣地,求診的患者可能也看不清楚自己的盲點在那裡。也許他(她)們在想的是:我只是睡不好而已,我所需要的只是睡好一點,這樣的要求很過分嗎?我沒有在焦慮或煩惱什麼,我也不像精神科醫師在大驚小怪的,說我有憂鬱或成癮的問題。只要讓我睡好一點,明天的我就會好一點;讓我快點進入夢鄉,我就不用再繼續思考或繼續煩惱……
事實上,每個人都是如此。我們傾向高估自己的自制能力,而傾向低估自己所需負擔的責任;在這一點上,精神科醫師跟凡人是平等的。
不過我不想宣稱安眠藥(或所有精神科藥物)不該存在。吃藥的人在道德上不見得軟弱,不吃藥的人也不見得一定高尚。很多思慮周密、認真盡責的好人有失眠的困擾,且不時為了自己依賴安眠藥而暗自愧疚不已,儘管自己睡得仍不理想,仍努力地控制藥量,今天少吃四分之一顆,明天再少吃半顆…面對這樣高度律己的病患,有時我們忍不住也會想安慰他們一下:沒錯,這個劑量已經很低了;沒錯,像你吃藥這麼小心,長期吃不會有大問題的;放鬆一點,不要再苛責自己了。
文章打到這裡,我暗暗下定決定,以後儘量少開安眠藥--只有對那些真正需要的病患除外。
相較之下,許多成癮者就不是這麼客氣了,而且花招百出。哀求者有之,否認者有之,威脅利誘者有之。記得一位患者被我當場「捉包」重覆領藥,居然惱羞成怒,對我大吼:「你憑什麼這樣查我的資料?你說啊!」
對於這些安眠藥成癮者,精神科醫師們真是傷透了腦筋,避之惟恐不及。但同樣弔詭的是,精神科醫師並沒有因此完全不開這種藥。畢竟我得承認,使蒂諾斯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安眠藥,對於入睡困難型的失眠效果特別好;有些病患就是得吃這種藥物才能入眠,而大部分的病患吃這顆藥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。醫師通常傾向信賴自己對病患、對病情的判斷,但坦白說,我們的判斷總會有失誤的時候。如果每位精神科醫師都覺得成癮者是別的醫師開藥造成的(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很可能是常態),那麼這種對自己(盲目)的信心,絕對不可能是事實!
在我打這篇文章打到一半的時候,又有位婦女跑來我的門診,希望拿「久一點」的使蒂諾斯。因為她所去的每家診所(數目大於或等於2),每次都「只」開給她28顆而已。以她一天(至少)服用2顆的情況看來,28顆還不夠她吃兩個星期。所以她希望來大醫院問問看可不可以開連續處方簽。(以上當然是旁敲側擊得來的資訊)
「…會開給妳才有鬼咧!」心裡我暗自想著。
但再仔細想想,雖然我心裡知道這顆藥的潛在風險,也清楚這顆藥並不是無可取代,但自從我轉來這家新醫院服務後,使蒂諾斯的開立比例似乎上升了。也許是單純失眠的人變多了,但也有可能是…我有點不敢再想下去了…有沒有可能是我擔心開了別種效果較差的藥物,病患就不回來了呢?這時腦海裡突然浮現兩週前某位來看失眠的年輕小姐,我開了其他種安眠藥給她,為什麼她這週沒回來我的門診呢?我明明在診間跟她說明了很久,也盡我所能教她如何不靠藥物改善睡眠,但為什麼我的努力像石沈大海一樣呢?
有時我會想:如果病患不要那麼在意立即的藥效就好了…但相同的道德標準同樣可拿來評量我自己。要是我不那麼在意病患滿不滿意自己的醫術、不在意自己會不會因此損失門診量,有沒有可能我可以完全不開這顆藥呢?有沒有可能因為這微薄的努力,讓十年後的世界可以少幾個依賴安眠藥的個案呢?我真的不知道。
看診結束了,診間外的藥商業務們客氣地跟我打招呼道別,於是又讓我想到醫界與藥廠之間複雜的共生關係。我清楚自己不會因為跟藥廠的友好而多開他們的藥物,但有沒有可能是我的自我感覺太過度良好了,以致於看不清楚自己的盲點在那裡?
同樣地,求診的患者可能也看不清楚自己的盲點在那裡。也許他(她)們在想的是:我只是睡不好而已,我所需要的只是睡好一點,這樣的要求很過分嗎?我沒有在焦慮或煩惱什麼,我也不像精神科醫師在大驚小怪的,說我有憂鬱或成癮的問題。只要讓我睡好一點,明天的我就會好一點;讓我快點進入夢鄉,我就不用再繼續思考或繼續煩惱……
事實上,每個人都是如此。我們傾向高估自己的自制能力,而傾向低估自己所需負擔的責任;在這一點上,精神科醫師跟凡人是平等的。
不過我不想宣稱安眠藥(或所有精神科藥物)不該存在。吃藥的人在道德上不見得軟弱,不吃藥的人也不見得一定高尚。很多思慮周密、認真盡責的好人有失眠的困擾,且不時為了自己依賴安眠藥而暗自愧疚不已,儘管自己睡得仍不理想,仍努力地控制藥量,今天少吃四分之一顆,明天再少吃半顆…面對這樣高度律己的病患,有時我們忍不住也會想安慰他們一下:沒錯,這個劑量已經很低了;沒錯,像你吃藥這麼小心,長期吃不會有大問題的;放鬆一點,不要再苛責自己了。
文章打到這裡,我暗暗下定決定,以後儘量少開安眠藥--只有對那些真正需要的病患除外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