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老人家一到晚上就在「亂」? -- 談失智症患者的「日落症候群」(二)
失智症患者夜間症狀的嚴重度往往受多重因素影響。上一篇談到許多可能的成因,本篇我將試著說明家屬需注意的事宜。
當患者的日落症候群惡化時,家屬或照顧者可以依以下的順序,思考可能的誘發因素:
(1) 最近一個月來患者的藥物有沒有什麼變化呢?如新開立的止咳藥、口服抗過敏藥物、鎮定劑、肌肉放鬆劑、及某些較強的止痛藥物,均有可能惡化失智症患者的精神或意識狀態。
(2) 患者會不會有什麼新的身體問題呢?胃口好不好?飲水量夠不夠?大小便順不順暢?有沒有疼痛的問題?前一陣子有沒有跌倒?有沒有那一側的肢體力氣變差了?或是那一側的嘴角容易流口水?常見造成老年人意識或精神變化的潛在疾病包括電解質不平衡 (若患者飲食、飲水量不足,或正服用利尿劑)、慢性顱內出血 (若患者過去一段時間曾有跌倒記錄)、中風、血糖過低、泌尿道感染 (尤其是婦女)等。
(3) 對於難以表達的患者,會不會是有什麼新的不舒服呢?如關節疼痛、便秘、小便解不出來或失禁、需換尿布等。
(4) 照顧者或環境是否有新的變化?許多失智症患者在轉換照顧者、轉換居住環境的初期,夜間躁動情形會惡化一段時間。有些居住在安養院的失智症患者,會在護理人員忙於交班的時候特別容易惡化,因照顧者較欠缺人力可即時安撫患者。
(5) 白天時患者是否過於疲倦、或活動量不足?患者一整天的疲倦感逐漸累積下來,情緒的控制可能會因此而變差。但患者的白天活動量不足時,亦可能到了晚上還不累,吵著要出門或不願睡覺。
(6) 白天時患者是否欠缺照光的機會?研究顯示,白天若欠缺照光的機會,可能會惡化失智症患者的日夜週期。如有可能的話,每天上午至少安排患者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離開房間,照到日光。若天氣不好、或患者的狀況不適合外出時,白天時室內的照明應充足。
(7) 夜間時室內的照明是否需要調整?有些患者一到天色昏暗的時刻就開始躁動起來。如有這樣的狀況,可考慮於天色還沒全黑時就開啟室內照明。到了患者要睡覺的時間,照顧者可關大燈開小燈,但不可太昏暗,因太過昏暗的環境反而容易讓患者出現視錯覺或視幻覺。
(8) 夜間的環境是否對患者而言過於吵雜或過於刺激?如夜間電視的聲音太大聲、訪客過晚來訪等、週圍環境過於吵雜等,均可能讓患者已經不佳的定向感更加混亂。
若以上這些方式均無顯著效果時,下一步則需考慮開立適度的精神科藥物,以幫助患者穩定睡眠與情緒,也讓照顧者有休息的機會。有時我會遇到心力交瘁的家屬,試著拿自己的安眠藥或鎮定劑給患者服用,但這麼做有時反而會惡化患者的混亂狀態、或造成患者白天的嗜睡、步態不穩或無力感,故建議家屬千萬不要自行給藥,還是請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評估過再給藥為宜。
留言